关闭→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阅读 > 清明节简单知识

清明节简单知识

时间:2024-12-04 16:09:47
清明节简单知识

清明节简单知识

清明节简单知识,清明,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,更是人们缅怀先烈的重要节日,是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日子。下面为大家分享清明节简单知识吧。

  清明节简单知识1

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。《历书》中记载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

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,清明节气一到,气温开始逐渐升高,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,标志着农民们要开始新一年的耕作。

清明节有很多习俗,包括扫墓、踏青、植树、插柳、放风筝、荡秋千等等。从气候上来说,清明节的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天气回暖、万物复苏,人们纷纷踏春郊游,来感受大自然,因此清明节也叫做“踏青节”。

另外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,就是“扫墓”,其实扫墓本来是寒食节的习俗,唐玄宗时期下令“寒食上墓”,因为寒食节就在清明的前一天,后来两个节日逐渐融合,就演变成清明扫墓了。

清明节小知识

二十四节气中,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。“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。”清明这个节气,因此得名。

清明在仲春、暮春之交,这一天,父母们会去祭奠祖先、缅怀先烈。除此之外,在清明时节,“寒食春过半,花秾鸟复娇。”一片大美好春光下,父母也会选择带孩子一起去踏青、郊游、感受生活。

清明节的由来

约从唐代开始,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,在哀悼祖先之余,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。因此,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。宋元时期,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,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。

清明节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,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。这一天,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,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。因此,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,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。

  清明节简单知识2

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?

清明扫墓,与如今已鲜为人知的寒食节有关。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——寒食节。寒食在冬至后 105 日,寒食共有 3 天,过后就是清明。

谈到寒食节,就要说到一个历史人物——介子推。

据历史记载,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,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,生活艰苦,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。

后来,重耳回到晋国,做了国君,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,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,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,不肯出来。

晋文公无计可施,只好放火烧山,他想,介子推孝顺母亲,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。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。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,禁止生火,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,寒食节因此产生。

民俗学家认为,“寒食墓祭”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。在唐代,寒食墓祭作为国家礼俗被确定下来。

后来,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“禁烟冷食”逐渐被淡化,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。到清代,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,而民间扫墓与官家祭坛及皇家祭陵成为节日的活动主项目。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也因此产生。

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呢?

当今的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“踏青访春”。这和古时的上巳节有关。民俗专家说, 汉朝已有上巳节。上巳节最早是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,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。

人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水边嬉戏,洗头洗脚,以求祛病消灾。杜甫《丽人行》诗中“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”云云,就是对唐代长安上巳节节日盛景的描绘。

由于上巳节一般在清明节前后,大地一派生机,春意盎然。人们在扫墓之余,就在郊外聚会冷餐,古时放风筝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打马球不一而足。

  清明节简单知识3

清明习俗

扫墓祭祖

清明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由来已久。秦以前就有了,唐朝开始盛行。《清通礼》云:“岁,寒食及霜降节,拜扫圹茔,届期素服诣墓,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,周胝封树,剪除荆草,故称扫墓。”并相传至今。

春游踏青

清明节本为踏青节,时仲春与暮春之交,冬至后第 108 天。

春日阳光中感受万物复苏的气息,感悟生命自然,自然是神清气爽。从唐代开始,清明节就吸收了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的上巳节,主要风俗是踏青、祓禊,也就是临河洗浴,祈福消灾,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

荡秋千、蹴鞠

秋千的历史很古老,古时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拴上彩带做成。而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游戏蹴鞠,相传是黄帝发明、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,今天已演变为足球。三国曹植《名都篇》中有“连翩击鞠壤”之句。

插柳植树

清明前后,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。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柳树成荫。

清明戴柳插柳风俗,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—神农氏,祈求长寿的意蕴。

又说与介子推有关,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,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死而复活,便赐老柳为“清明柳”,折枝纪念,群臣纷纷效仿。

又传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。或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,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,把柳枝称为“鬼怖木”,人们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。

放风筝

清明时节放风筝从来就是人们喜爱的活动。白天放,夜间也放,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

射柳斗鸡

古时清明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。据明朝人的记载,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,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,弯弓射中葫芦,鸽子飞出,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。

清明盛行斗鸡,会一直到夏至止。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《左传》。到了唐代,斗鸡成风,连皇上也参加斗鸡。如唐玄宗最喜斗鸡。这一习俗早已消失,阳光下听听鸽哨,不失为一乐趣吧。

蚕花会

“蚕花会”是梧桐、乌镇、崇福、洲泉等地蚕乡独特的民俗活动。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'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。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,在当地有“庙中之王”之称

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,活动频繁,有迎蚕神、摇快船、闹台阁、拜香凳、打拳、龙灯、翘高竿、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。

  清明节简单知识4

清明,这样养生

【衣】多穿几件,有备无患

早春的街头,“短袖与棉袄齐飞”的情况并不少见。老人们常说,“春捂秋冻”。清明时节,时暖时寒、乍阴乍晴,因为早晚温差大,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,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,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,就会感到凉意了。

这段时期,不妨采用“上薄下暖,薄厚搭配”的方式着装,最好多穿几件,有备无患。需要时,还可搭配帽子、围巾等小配件。

【食】饮食宜清淡,少吃发物

清明时节,是哮喘、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,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,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。所以,不宜食用“发”的食品,如羊肉、鸡等;可多食时令蔬菜,如韭菜、地瓜、白菜、萝卜、芋头、荠菜等。

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。对形体肥胖者,须减少甜食,限制热量摄入。对老年高血压者,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,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。

【饮】菊花茶养肝利胆,散冬季寒邪

清明时节,天气温暖、阳气生发,传统养生学认为,“春与肝相应”,因此春养肝常保健。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、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,不但可以养肝利胆、疏通经脉,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。

【睡】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

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,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。

要解决春困,多睡反而不是办法。因为一般情况下,成年人每天睡 8 小时左右就可以了,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,使之处于抑制状态,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,无精打采。

其实,不妨经常开窗透气,使室内空气流通;

增加户外活动,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;犯困时,闻一闻风油精、清凉油或花香,或撒一些花露水;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,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。

【动】多活动,保持心情舒畅

从中医来说,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。因此,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,多到空气清新之处,如公园、树林、山坡等地慢走、打拳、做操,尽量多活动,使阳气增长有路。还要保持心情舒畅,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。

【防】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

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,除了打喷嚏、流鼻涕、鼻塞、头疼,还伴有眼痒、流泪、鼻痒等症状,其实这不是感冒,可能是花粉症。

专家建议,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;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,遇干热或大风天气,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;如果天气许可,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、被单。

《清明节简单知识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