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→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阅读 >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

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

时间:2024-09-09 20:43:52
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

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

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,在古代的时候,有许多的名人写下了诗词或者是文言文的,流传到现在了,被我们大家现在广泛阅读,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。

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1

范仲淹,字希文,吴县人,生于989年,卒于1052年。少年时代家境贫寒,常常只能吃到稀粥和咸菜,但他很有志气,发愤自学,慨然有志于天下。每当议论到天下大事,总是慷慨激昂,奋不顾身。他刚直不阿,办事负责,不因个人利害关系而改变。宋仁宗统治期间,江淮、东京一带大旱,百姓饥馑困苦不堪。这时范仲淹是右司谏,他向当朝皇帝仁宗要求派官吏去救灾。仁宗只顾在宫中宴饮作乐,不予理睬。范仲淹质问皇帝:“陛下要是半天不吃喝,那是什么滋味?眼前有好几路地面遭灾缺粮,怎能置之不理,不加抚恤?”仁宗被问的答不上来,只得派他去赈济百姓。

作为北宋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,社会矛盾非常尖锐,他很为之担忧。认为必须改革。天圣九年,还仅仅是一个监楚州粮料小官的范仲淹,就向朝廷上了一份长达万言的《上执政书》,指出,当今急务乃“固邦本、厚民力、重名器、备戎狄、堵奸雄、明国听也”。要求从这六个方面改革。但由于当权者是些困循守旧混日子的人,因此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。

景祐三年,他又弹劾守旧派宰相吕夷简,指责朝廷,结果被扣上“越职言事”的罪名,并遭贬,虽然如此,但他毫不在意,依然不断直谏。三年后复职,又担任对付西夏的军事重任,路过京师时,宋仁宗劝他同吕夷简破除前憾。范仲淹郑重地说:“我从前议论的是国家大事,同吕夷简并无芥蒂。”后来,范仲淹和吕夷简两人关系果然和好如初。

西北局势稳定,宋朝内部矛盾继续加重,官僚机构庞大、臃肿,军队不断增加,财政发生危机,人民的反抗越来越激烈。而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旧派腐败无能,束手无策。1043年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。他联合富弼、欧阳修等提出择长官、均公田、修武备、减徭役、兴水利等10条建议。其中大部分主张为仁宗采用,以诏书形式颁发全国施行。

“新政”着重于改进吏治,限制大官僚的特权,遭到大官僚和守旧官吏的反对。以致“新政”仅施行一年,就因守旧派的围攻和仁宗的动摇而失败。他被罢职,出任陕西四路安抚使,再次防御西夏。庆历六年贬官邓州时,虽已离开朝廷,在《岳阳楼记》一文中,他以千钧之力,写下了平生几起几落而始终不渝的信念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

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2

正直、坦率的范仲淹得罪宰相吕夷简

范仲淹一生为人正直、坦率,因此得罪了不少人,比如当时的宰相吕夷简。由于吕夷简喜欢安排自己的亲朋好友做官,范仲淹见不得他这种自私的做派,便很生气地写了一篇《百官图》批评吕夷简,结果触怒了吕夷简,遭到了吕夷简的报复。

在讨论建都问题时范仲淹提出洛阳和开封同样重要,需要在洛阳准备足够多的房子和粮食以备不时之需,吕夷简借机批评其喜欢摆阔,范仲淹哪里肯服气?提笔写下“四论”给皇帝看,结果又被吕夷简说成是挑拨君臣关系,一来二去争执不下。

俗话说“一山容不下二虎”,皇帝无奈只得选择“弃卒保车”了。吕夷简是谁?吕夷简可是出身官宦世家的人,人家的伯父吕蒙正是宋太祖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,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、大理寺丞,而他本人不仅官运亨通,且是皇帝年少时的辅佐重臣,是大宋名相,功不可没。

所以,范仲淹与吕夷简作对,简直就是“鸡蛋碰石头”、“胳膊拧大腿”,败局从开始就已经注定。范仲淹因此被仁宗皇帝贬至饶州(现今的江西波阳)做官去了。

不畏权贵,实施新政,新政失败,再次被“贬”

后来,范仲淹因保卫边关,抗击西夏有功,再次被仁宗皇帝调回朝廷,并在公元1043年8月被提拔为参知政事,相当于副宰相了。然他又看不惯当时很多官员不参政事,且贪污钱财,压迫百姓,再次奋笔写下十项治国策《答手诏条陈十事》。

这一次他的主张得到了皇帝的支持,各种政策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顺利颁布到全国各地,历史学家们因这一年的年号“庆历”而将这次新政称之为“庆历新政”。庆历新政的实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,却触犯了皇亲国戚和官僚们的利益。

如果说他和吕夷简斗,是“鸡蛋碰石头”、“胳膊拧大腿”,那么这次战争便是“螳臂挡车”了。范仲淹的改革措施主要以打击“三冗”为目标,裁减冗官,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。

因此,这一改革在制度上所要做的主要变动,就是要改变赵匡胤恩养士大夫的祖制,向参与政治的广大知识分子开刀,打破他们的铁饭碗,所以,改革将要触动的不是少数人的利益,而是整个官僚阶层。

因此,上层贵族集团一致指责范仲淹等人私结朋党、滥用职权,反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。“新政”推行仅一年就以失败告终,仁宗皇帝被迫无奈,只得把范仲淹再次“贬”到边关。

远在他乡,借酒浇愁,“写酒化泪”诉愁肠

范仲淹一生多次被贬,至使他常年离乡背井,所以他的.诗词里除了爱国情怀,便是浓浓的乡愁。都说“自古文人多好酒”,范仲淹自然也不例外。

1、《苏幕遮.怀旧》

他在《苏幕遮.怀旧》中写道:

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山映斜阳天接水,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。黯乡魂,追旅思。夜夜除非、好梦留人睡。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。

这首词主要写离愁和相思。上片写景,水天一色,远处是山,夕阳即将落山,更远处是芳草,没有尽头,看不到故乡。由芳草引起乡愁,连绵不绝。

下片则写思念。乡愁、旅途的绵绵思念,不可独自登楼望月,那样更容易引发愁绪。酒和眼泪融为一体,让愁上加愁,正可谓“借酒浇愁愁更愁。”

2、《渔家傲.秋思》

他的另一首词《渔家傲.秋思》,也满满的都是愁绪。

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
这首词的上片主要通过气候、声音、地理三个方面勾勒出边地荒凉的景色,艰苦的生活。“衡阳雁去无留意”,大雁毅然飞回衡阳,是为躲避寒冷,体现出气候的寒冷恶劣;“四面边声连角起”,四野空旷,长风呼啸,沙鸣码嘶,号角呜咽,体现出声音的凄凉;“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”,体现出边塞的荒芜孤寂。

下片则是写自己的矛盾心理和思乡之情,条件如此艰苦,而将士们远离他乡,怎能不愁苦、不思念?但是战功未立,任务没能完成,无法班师。将军我衰老又焦虑,泪水不知不觉已是夺眶而出。

愁绪何处诉?正所谓“一杯浊酒一杯泪”!

3、《御街行.秋日怀旧》

而这第三首词《御街行.秋日怀旧》,则把愁苦和相思推到了最巅峰。

纷纷坠叶飘香砌,夜寂静,寒声碎。真珠帘卷玉楼空,天淡银河垂地。年年今夜,月华如练,长是人千里。愁肠已断无由醉,酒未到,先成泪。残灯明灭枕头欹,谙尽孤眠滋味。都来此事,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。

范仲淹的这首词上篇写秋叶孤眠,下片则通过夸张、超前的笔调“写酒化泪”,写出了远在他乡深深地孤寂感和思乡之情。

秋日、静夜,且是中秋之夜(年年今夜,月华如练),然明月团圆,人却相隔千里,这是何等的凄惨悲哀。

愁肠已断,没有理由不买醉,然酒未到腹中,却已经化为眼泪。离愁之深,思乡之切,可想而知。

所有的愁绪,都在此时一拥而来,眉间心上,根本避无可避,无法摆脱。

小结:从这几首词可以看出,范仲淹被贬期间,心情也是极度苦闷的,他借酒浇愁,“写酒化泪”,让愁更难堪,情更凄切。
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是范仲淹留下的千古名句,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铭。他一生无论是否遭受不公待遇,在何职位任职,皆以关心民间疾苦,为民兴利除弊为要务。

若说他一生为国而愁,那么酒便是他的良药,伴他于愁苦之境,救他于愁苦之困,如此看来,愁苦之时小酌几杯,竟也妙哉。

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